全網最全有關東風-61飛彈資訊 | 中國網民:俺媽説了,全球覆蓋!
俺媽説了,全球覆蓋!
DF-61作為核導彈第一方隊的一部分在今天2025年9月3日閱兵中首次震撼登場,解說強調其覆蓋全球、末端高超音速和多彈頭能力。。
東風-61飛彈概述
東風-61(Dongfeng-61,簡稱DF-61)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一代陸基洲際彈道飛彈(ICBM),屬於東風系列飛彈家族的一部分。該飛彈於2025年9月3日在中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式(簡稱「九三閱兵」)中首次公開亮相,被視為繼東風-41(DF-41)之後的最新型號,標誌著中國戰略核力量的重大升級。 它與「驚雷-1」空基遠程飛彈、「巨浪-3」潛射洲際飛彈以及「東風-31BJ」新型陸基洲際飛彈一同亮相,首次集中展示了中國陸、海、空基「三位一體」戰略核武。
DF-61被描述為中國最先進的洲際飛彈之一,具備全球打擊能力、全時戒備和有效威懾作用。 它採用機動發射平台(路基),強調突防能力和高機動性,受閱裝備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。 作為戰略“王牌”,它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捍衛國家尊嚴。
發展歷史與背景
東風系列飛彈起源於1950年代,受蘇聯技術影響(如R-2飛彈的仿製)。 DF-61的編號跳過了DF-51,可能是為了保密或技術躍進。 早在1966年,中國曾啟動過一個名為「東風-61」的短程戰術飛彈項目,但因技術難題(如固體燃料問題)而下馬。
現代DF-61被視為DF-41的繼任者或升級版。 DF-41於2019年國慶日遊行亮相,射程12,000-15,000 km,可攜帶10個分導式彈頭(MIRV)。 DF-61的研發可能整合了高超音速滑翔技術(HGV)和先進導引系統,強調全球覆蓋和突防。 它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(PLARF)裝備,屬於第二代或第三代戰略飛彈。
技術規格與性能
由於官方細節有限,許多參數基於閱兵報道、專家推測和開源情報,可能存在差異。以下是匯總的主要規格:
- 射程:全球覆蓋,約14,000-42,000 km(後者可能誇張,地球週長約40,000 km)。多數來源稱1.4萬公里以上,可打擊全球大中城市,包括美國全境。
- 速度:末端速度約55馬赫(約6.7萬 km/h,高超音速),遠超現役反導系統攔截上限。採用高超音速滑翔技術(HGV)。
- 彈頭與載重:可攜帶多枚分導式核彈頭(MIRV),數量10-18枚,每枚當量120萬噸TNT(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80倍)。總載重約2,500 kg,支援常規或核彈頭。
- 推進系統: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,支援大氣層內外中程彈道飛行。機動發射(TEL平台),無依賴、冷發射、高機動。
- 導引與精確度:慣性+星光+衛星(北斗)複合導引,精確度約15-50公尺CEP(圓機率誤差)。具備末端橫向機動和突防能力。
- 尺寸與重量:長度約21-22米,直徑2.25米,發射重量80噸。 與DF-41類似,但更先進。
- 突防能力:高超音速滑翔、多彈頭設計、機動變軌,使其難以被現有反導系統(如美國標準-3、愛國者-3)攔截。
這些參數部分源自於閱兵解說和專家分析,但官方未完全揭露,可能包含宣傳成分。
亮相與策略意義
- 首次亮相:2025年9月3日閱兵中,DF-61作為核導彈第一方隊的一部分震撼登場。 解說強調其覆蓋全球、末端高超音速和多彈頭能力。
- 戰略作用:增強中國核子威懾,針對潛在對手(如美國)。與DF-5C(液體燃料,全球覆蓋)等形成互補。 強調“不針對任何國家”,但被視為對美“滅國級”威懾。
- 與東風系列比較:
- DF-41:射程12,000-15,000 km,10 MIRV,Mach 25。
- DF-31:射程8,000 km,單彈頭或3 MIRV。
- DF-5系列:12,000 km,液體燃料,多彈頭。
- DF-61被視為躍進式升級,射程和突防更強。
- 國際反應:閱兵引發全球關注。專家稱其“令人震驚”,可能改變戰略平衡。 美國情報曾評估中國核武力量,但DF-61超出預期。
相關討論與爭議
在X平台和知乎等社群媒體上,用戶對DF-61參數熱議,如「從DF-41跳到DF-61,我們壓箱底的武器太多了」,可能51放假了。 一些推測稱其射程4.2萬公里,但這可能不實。 歷史中,東風系列參數有時會被誇大。
整體而言,DF-61強化了中國核威懾,但具體細節需官方進一步確認。